中国茶品参赛民国四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膺多款奖项。此事铸入史册,国人目为无尚荣宠,至今仍津津乐道,追念无穷。史实归史实,惜旧物已渺,再难寻芳踪。有如“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之憾。但本次西泠印社春拍场上却有数品参展“精茶”原装登场,金山展会1915年英文印鋻宛然尤在。寥寥数品现身,能飨茶工世纪之思,能圆今人百年之梦,不啻“西泠”本社难得幸事,更为中国茶界莫大光荣。重睹当年故物,各色箱茏装潢,极能憾动观者。绣工 织工 纸工 木工 金工 漆工 画工,俱臻化境,当年风采,迫人仰视。“彩绘加金”“五彩堆绣”“巧色绢织” “金漆工笔”“平绒铺底”,诸丽毕至,不一而足。“木版影镌” “宣纸彩印” “剪纸盘花” “錾刻线雕” “灵透锡工”凡此种种,美不胜收。收藏家本人亦称:当年美洲富人喜其秀美娟好,宝爱有加。茶罄之后,往往移用珍藏珠宝。若以“茶形”试论高下,其中尤以“扎茶”独特,七色锦线缬成一巢羽蝉,拍案之余,深恐其振翼凌空,绝尘而去。拍卖场中,普洱一茶当道多年,今红茶 白茶 乌龙兼具,断不令“滇茶”专美于前。中华自古茶国,佳茗割据,各领风骚,谁人擅敢独占鳌头?
这些茶品中,包括杨晋记茶行的乌龙茶,福州马玉记茶行的白茶、华记茶行参展茶、厚生祥茶行的札茶和小种红茶。其中马玉记的白茶荣获当年巴拿马万国会的金牌奖章,宁州茶荣获大奖章。
湖北宜昌厚生祥扎茶(大奖章,前排左一)、华记夷名茶四种(前排左二)、湖北宜昌厚生祥小种红茶(大奖章,前排左三)、马玉记白茶(金牌奖章,后排左一)、杨晋记乌龙茶(后排左二)。
福建马玉记白茶,茶品选自福建武夷山。白茶一般选用一芽一叶初展嫩叶制成,此款参展茶采用精选芽尖制成,虽时光流逝百年但其茶身白毫依然清晰可见,保存之完好堪称奇。
福建马玉记,白茶。
尺寸:长26.2cm*宽19.5cm*高18cm
宁州,今江西修水,修水古称定州,所产红茶取名"宁红茶",亦称宁州工夫红茶。修水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修水上游,邻接湖北、湖南两省。
远在唐代时,修水县就已盛产茶叶,生产红茶则始于清朝道光年间,到十九世纪中叶,宁州工夫红茶已成为当时著名红茶之一。
厚生祥于湖北汉口创立牌名,此款小种红茶名曰:“和记仙品”,茶箐专采宁州高山雨前嫩芽,手工监制而成。另有一款札茶名曰:“龙须”,茶箐精选自宁州奇尖嫩叶,用七彩棉线加工成札茶。
宁州厚生祥小种红茶,此茶产自江西宁州。同样荣获获此次巴拿马万国会大奖章。
尺寸:长5.7cm*宽11.5cm*高12.5cm
札茶,又名龙须。
尺寸:长20cm*宽14cm*宽8.5cm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武夷山之茶自周武王伐纣会盟与南方八个小国闽濮族献茶之时起,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宋代皇帝推崇一部《大观茶论》:使“龙团凤饼,名振天下”。范仲淹、欧阳修、梅尧臣、苏轼、丁谓、蔡襄、朱熹等从而张扬之,武夷茶遂驰名天下。福建乌龙茶至今也是盛名在外,如现在的安溪铁观音,大红袍,均产自武夷山。
杨晋记乌龙茶,茶箐精选自福建武夷山嫩芽精制而成,其条索匀齐。
尺寸:长27cm*宽20.5*高19cm
华记茶庄,开设于福建崇安星村,精选四种名茶,以精工制成。
尺寸:长14.8cm*宽14.8cm*高11.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