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侃是犀角雕刻艺术中少之又少的大家,在历史文献中仅有诸如“善雕刻犀象玉石玩器,精巧为三吴冠”之类的寥寥数语。他之所以被称为大家,只因传世的艺术精品,动人至深。
尤侃的犀角作品题材涉及山水杯、螭龙杯等各种题材。与这些常见犀角雕刻的题材相比,“潘氏夫妇藏珍”中的这件尤侃制犀角松树杯显得极为别致。初看来,犀杯漫布水纹,松干、藤蔓缠绕其间。水纹悠远浩渺,可直追宋代马远《水图》的意蕴。这些水纹看似漫布却连绵不断,随杯身的高低而起伏万状、回环宛转。如锦地般铺陈整个杯身。随着水纹的延展转视中忽然发现犀杯一侧下方的“水面”上竟然有一只松鼠。奇怪之余认真揣摩,原来这如锦地般铺陈的“水纹”是松树树皮的纹理,整个杯身是一个松树的主干,藤蔓、枝干与“水纹”漫合在一起颇有现代设计的感觉。真是匠心别具、熔古灼今!
明·尤侃制犀角雕松树杯
高:7.5cm 重:128g
这件犀角雕松树杯的形式塑造看似自然而然的每一个线条都蕴含着致入微的雕琢和构思,以至于让人见之眼睛就被紧紧地吸引,爱不释手。淡化了视觉焦点和母题的犀杯令观者的视线随着漫而有章的“水纹”慢慢游转。每一个线条、每一个纹饰都精工而作,每一个视点都极有可看之处。在观看中“水纹”、枝干、藤蔓的区别也慢慢淡化,在一定程度上似松非松地超出了题材的束缚。随著作者的精心安排,视线游走于“水纹”的起伏、回环之间。从而获得“玩物”的无限乐趣。这种无焦点的设计反而让这件松树杯成为诸多犀角雕刻中众目关注的焦点,它的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完美无瑕、它无限的回环视点在观者心中唤起一个更为无限的意象。
于犀角雕刻中具有如此审美吸引力并非易事,它需要在传统延续的题材中找到新的突破、新的表现方式却又不能失去文人趣味所一贯坚持的“古意”。作者将古意流转于如云似水的线条中、显耀在古藤老树的宋元画意中,隐藏在藤蔓缠绕、相互蔓连的精微透空中。
犀角这类雕刻作品,不能像众多书画作品那样,可以用诸多题跋的内容及历史文献来烘托和提高作者的声望与其作品的价值,但面对这件犀角雕松树杯作品时,也许一切的附评都已不重要,只要静心以对、便会感受到一位艺术大师和一件艺术精品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