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西泠秋拍回顾丨宗师闳流——名家篆刻品鉴会
时间:2017/12/27 作者: 来源:





  2017年12月21日,西泠拍卖策划推出“宗师闳流——名家篆刻品鉴会”系列学术活动,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田宇原在活动上发言,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从印学流派、市场行情、学术价值等角度做了全方位分析,西泠印社理事唐存才以“印外求印”为切入点做了深入学术分享,西泠印社理事王义骅为大家梳理了浙派印学的历史源流。除此之外,中国印学博物馆馆长吴莹、浙江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池长庆、西泠印社理事桑建华、陈墨,以及来自香港和内地的收藏家、鉴赏家及各大媒体记者共同出席了此次品鉴会。


印从书出



西泠印社副社长 童衍方


  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从“印从书出”的角度为大家分析浙派印章的学术特色。他讲到,“印从书出”就是篆刻家从各类书法中汲取营养用在篆刻创作中去,其中最为出色的代表人物就是邓石如,他开创性的把各种金石文字融于篆刻,有意识的把书法用笔应用于篆刻刀法之中,其作品具有浓郁的笔墨韵味,成为了“印从书出”开宗立派的最大典范。


《邓印存真》(清)邓石如刻


  此后,徐三庚、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都受到他的极大影响。然而,如此大家,存世印章却极其稀少。从民国时期就有专人收集制作他的印谱,如葛昌楹就做过一本《邓印存真》,却仅集有十几方印章。所以每一方邓石如印章的面世,都可成为印界大事。像西泠印社收藏的“江流有声,断岸千尺”,还有五面印的“古欢”以及他的代表作“意与古会”、“笔歌墨舞”都是圈内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名作。





 2017西泠秋拍

清·邓石如刻寿山石闲章

起拍价 100万

成交价 287.5万


  邓石如的印章民间流传甚少,此次西泠秋拍推出的郭若愚藏印暨名家闲章集粹专场中有一枚他的寿山石闲章佳作,印文“芍农”,个头虽然不大,但韵味十足,气势厚重,为此次专场的一大亮点。


 2017西泠秋拍

吴昌硕刻青田石沈曾植自用印

起拍价 70万

成交价 322万


▲ 2017西泠秋拍

吴昌硕刻青田石沈曾植自用印

起拍价 55万

成交价 195.5万


  吴昌硕依然延续了“印从书出”的传统,此次2017西泠秋拍中的“海日廔”、“延恩堂三世藏书印记”两方吴昌硕刻沈曾植自用印也是“印从书出”的典范之作,是该专场的另一大亮点。尤其是“海日廔”这方印,“海”字脚的缩紧,“廔”字长脚的延伸,末笔的长度恰到好处,完全体现了书法韵味,沈曾植先生非常喜欢,经常用在自己的作品中。此后晚清、民国的众多篆刻名家也沿用了“印从书出”的创作理念。


印外求印


西泠印社理事 唐存才


  西泠印社理事唐存才以“印外求印”为主题从学术源头、思想传承等方面做了深入分析。他说,“印外求印”是贯穿中国传统印文化的一个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最直接的体现应是在清朝时期,是对邓石如“印从书出”理论的一个发展。“印外求印”的提出,引领了赵之谦及其以后历代的篆刻家对于篆刻实践的理论潮流。


  可以说,从“印从书出”到赵之谦提出“印外求印”的思想,清朝的印学理论迎来了重要的转折点。受此思想影响最大的是篆刻家黄士陵,其很多艺术案例都直接从赵之谦克隆而来,比如此次秋拍当中的一方“清·黄士陵刻青田石羊复礼自用印”,几乎就是赵之谦多字印的一个翻版。


  唐存才表示,西泠拍卖组织这样的学术活动给大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对当下篆刻艺术在继承传统和创新发展上发挥了巨大的启迪作用。


 2017西泠秋拍

清·黄士陵刻青田石羊复礼自用印

起拍价 45万

成交价 81.65万


浙派源流


西泠印社理事 王义骅


  西泠印社理事王义骅以浙派源流为主线,历数浙派各个时期篆刻大家的艺术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他说,一种艺术门类要想形成流派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人员和群体,二是有传承和发展。印学史上,从文彭、何震等文人参与到篆刻中开始到现在,可以称得上“流派”的,其实只有三个流派:吴门派、徽派和浙派,而浙派在时间传承、人员数量和艺术成就上远远超过其他两派。


  王义骅还详细阐述了“浙派”概念形成的始终。“浙派”最初称作“西泠派”,在1808年何元锡、何澍父子编成《西泠四家印谱》里面有丁敬、蒋仁、奚冈、黄易这四家。到1867年,丁丙又集成《西泠八家印谱》,这时西泠八家的名称才真正落实。“浙派”是人们后来的称呼,浙派的前面一段称作西泠八家。浙派经过前四家丁敬、蒋仁、奚冈、黄易和后四家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大的流派。


西泠印社 杭州孤山社址旧影


  浙派篆刻艺术至今已传承250余年,是所有印学流派里面延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艺术成就最高的艺术流派。浙派篆刻的传承和发展促成了以研究印学、保存金石为宗旨、继承发扬浙派篆刻艺术为己任的印学社团——西泠印社的产生。


多元参与


品鉴观摩


  西泠拍卖印砚部经理蔡祥祥说,西泠拍卖历来重视金石篆刻和印砚文化的推广和宣传,推出篆刻印石专场、举办研讨会活动,是希望有更多的藏家、文人和社会人士参与其中,推出更多的诗文创作和理论文章,以此丰富和推动中国金石文化的发展。



学术为先


现场交流


  最后,多年来持续关心此系列活动的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田宇原做了总结性讲话,他对西泠拍卖持续策划推出具有文化指导意义的学术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作为一家拍卖公司,西泠拍卖能坚持以学术思想作为指导,做真正的“大文化”品牌,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从西泠拍卖的发展历程来看,印章专场的专业度在同行业里一向排名居首。能够有如此成就,这与陆镜清先生和西泠拍卖团队深入挖掘拍品背后的学术脉络息息相关。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挖掘工作做的越深,传统文化的市场表现就越好。客户的高度信任,市场的良好表现,即是对西泠拍卖从事这些研究所做出的最好反馈。


  同时田书记在活动现场还提出了将学术活动进行实时直播的设想,希望能够利用更多的传播方式,把中国传统的金石印学发扬光大。


嘉宾互动


  此次品鉴会中的所有展品,已于12月23日至25日在杭州陆续举槌,最终郭若愚藏印暨名家闲章集粹专场、文房清玩·田黄暨名家钮工专场、文房清玩·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三个篆刻印石门类专场平均成交近九成,其中吴昌硕刻青田石沈曾植自用印分别以322万(印文:海日廔)、195.5万(印文:延恩堂三世藏书印记)的价格成交。古文字学家郭若愚旧藏的邓石如刻寿山石闲章以287.5万成交,创下艺术家个人篆刻作品拍卖纪录。


  宗师闳流,光耀全场!